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干部“敢為”是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關鍵環節。激勵干部擔當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不斷增強干部“敢為”的底氣。
敢闖敢試、踏實務實,一直是江蘇干部的鮮明品格。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干部隊伍強”是一個重要原因?;厥捉K發展歷程,無論哪一個階段,都離不開廣大干部身先士卒,實干苦干巧干。
眼下,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江蘇發展依然取得重大成績,這與我省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干勁足、氛圍濃有很大關系。但客觀看,也有些干部在“敢為”上有所欠缺,比如,有的干部認為“洗碗越多摔碗概率越大”,怕干得越多出錯越多;有的擔心“出頭的椽子先爛”,怕觸及矛盾引火燒身;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怕得罪人被舉報誣陷;有的忌憚“到處是‘甲方’、滿地是‘雷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怕動輒被追責問責……這些現象雖然是少數,但影響和危害不可小覷。
為官避事平生恥。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成其事。是否愿為、敢為、善為,這是判斷一個干部黨性強不強、宗旨意識強不強的重要標尺。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身處一個重要崗位,就要干出與這個崗位相適應的成績,這是對一個干部起碼的要求。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不瞻前顧后、不患得患失,不計個人得失、不精致利己,不向挫折屈服、不被困難嚇退,這些也是一個干部胸襟格局的重要體現。以此來看,黨的干部任何時候都應該敢闖敢試、勇于作為,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是否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業而不是個人的進退得失、成敗榮辱作為決定行動的標準。
撐腰鼓勁,是激發干部內生動力的重要方式。從外部環境來講,各地要從容錯糾錯、能上能下等方面入手,多管齊下、內外“兼修”,不斷增強干部“敢為”的底氣。近年來,我省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重大要求,堅持正向激勵主基調,健全制度機制,上下聯動探索,切實為擔當負責的干部撐腰鼓勁。但在深入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上,一些地方還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責任落實不明晰、情形把握不精準等問題。要深入實施容錯糾錯機制,既為勇于擔當、敢闖敢干的干部松綁,又對急功近利、盲目蠻干的干部從嚴要求,既堅持有錯必究,失責必問,又鼓勵干部少犯錯、不犯錯、不犯同樣的錯,切實把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落到實處。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有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也有苦惱、焦慮、困惑。要把關心關愛融入日常、做在經常,特別是在澄清正名上,要快查快辦,不要讓干部在漫長等待中消磨意志,要讓誣告陷害者付出代價。
激勵一群人,可以帶動一片人。各地各級要涵養良好政治生態,營造敢擔當、善作為、勇創新的良好氛圍,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持續為干部松綁減負,讓廣大干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履職盡責、敢為有為,奮力書寫新時代答卷。